村网通总站 石门山村 738185.nync.com 欢迎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省委班子带领陇原儿女迎难而上,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启了新的征程。
生态产业助农走上金光道
金秋时节,在金张掖,以黑河为中轴的生态、绿色、文明城市,正铺陈着大气恢宏的画卷。国家湿地公园五彩斑斓,特色农产品基地迸发出现代农业的气息,生态文明建设让金张掖到处展露出一派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景象。
前进村是张掖市南郊的一个普通村庄,人均只有1.2亩耕地。近年来,该村实行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走生态特色农业和现代化养殖之路。目前,该村已建立起蔬菜种植、奶牛养殖、温室葡萄等6个专业合作社。去年该村发展订单蔬菜2.4万亩,全村订单蔬菜年产值达1.2亿元。全村总资产超过3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村主任兼奶牛合作社社长马志超介绍,前进村奶牛养殖规模实现了专业化,政府安排的惠农信贷功不可没。短短几年,该村得到15300多万元惠农信贷,支持该村先后组建长绿蔬菜、红提葡萄、奶牛养殖、农场种植、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等六个专业合作社,建造日光温室220座,发展设施红提葡萄540亩;建成总资产达12亿元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目前,奶牛专业合作社建起5个奶牛场,奶牛存栏28881头,日产鲜奶330吨,去年仅养殖一项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已成为河西生态环保型、绿色健康型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驱车穿行在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到野鸭悠然翻飞觅食。金张掖西区湿地如明镜般镶嵌于芦苇之中,与黑河水面构成“悠悠烟水碧云天”的瑰丽景色。一望无际的良种玉米田如翠绿的屏障,昭示着张掖生态农业的勃勃生机。如今,这里不仅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而且还形成了商品蔬菜、特色瓜果及相关循环农业等一批优势富民产业。去年,张掖市仅蔬菜种植达到73万亩,总产值达到28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15%。“生态”二字,已为金张掖的“金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满目葱茏凸显农业新动能
秋雨初霁,陇南白龙江畔的田野里满目翠绿,到处是农民们收获秋菜,管理果园的身影,生机盎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10月4日,王元一大早就和社员们来到花椒基地追施农家肥。看着长势喜人的花椒苗,王元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王元是甘谷县人,5年前,他只身来到陇南,在武都区流转来3000多亩山坡地,开始发展绿化育林搞起了生态农林产业。去年创新培育出乌龙头山野菜和花椒芽菜,当年收获花椒一万多斤,一年的产值超过了一千万元,尝到了特色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
王元告诉记者:“乌龙头和花椒芽是纯天然无公害山野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今年收获的上万斤山野菜被当地农家乐抢购一空。”
“没想到村里一直效益很低的陡坡地,通过流转发展特色农林产业,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村民老魏说。
其实,王元只是陇南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彰显山水特色,近年来,陇南市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内容来抓,根据川坝河谷、浅山丘陵等不同的立地条件,筛选确立示范村,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生态良好、村容整洁、设施完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生态文明新农村2062个,其中,有58个村被认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值得一提的是,武都区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调动农民流转土地,促进生态产业模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中经营的大生产模式转变。建成一大批种养示范基地,促进了特色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区特色产业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146687亩,其中,油橄榄种植面积49734亩、中药材种植面积45729亩、花椒树种植面积21026亩、核桃树种植面积19658亩、蔬菜种植面积10540亩。
特色农业壮大新业态
秋季,是秦安最迷人的时节。
走进秦安乡村,漫山遍野的苹果园里硕果盈枝,处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果农们忙着摘果、选果、运果,丰收的喜悦挂上眉梢。
走进安伏乡姬峡村,正在果园里摘苹果的果农张调娣笑着说:“我家种果树近10个年头,虽说辛苦,但收获颇丰,去年3亩果园收入近5万元。”由于她家的果子个头大,上色均匀,苹果品质好,客商们早已签订了预购合同。
县果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被列为国内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秦安,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挂果面积30多万亩,预计今年苹果产量可超过60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全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记者走访发现,在今年的苹果销售中,许多果农变换了思路,由原来的等购销商上门,变成了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苹果。西川镇李堡村村民高彦刚通过淘宝网店不仅销售自家果园的苹果,还帮助村民销售,是乡亲们眼中的“网红”。
近两年,该县把发展电商作为支持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互动,打造独具特色的“电商+金融+扶贫+林果”等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7个,村级服务点185个,带动发展各类网店398家,吸纳就业1682人。前半年,全县各类网店交易额达到3879万元,实现了秦安果品网上销售的新突破。今年8月,秦安县成功入选“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秦安县农艺师马俊文坦言。近年来,秦安生态农林产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优势产业的结合,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由此打造出了现代生态观光农业。
春华秋实瓜果飘香,这里的村民们满怀喜悦,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分享着生态农林产业带来的实惠。